我计划不定期更新一下我在读的书的列表和简短评论。对于有意思的书可能除了评论之外会单写一篇文章记录一下我的摘抄或者读后感。希望我能每3到6个月更新一次这个读书计划与短评系列。本篇是2018年9月的第二期。
短评
每个书名后面的星星是一个5分满分的打分,近似于我会给这本书的豆瓣评分。
历史、社会
★★☆☆☆ 薛涌:中国不能永远为世界打工
这本2006年的书有着许多时代的气息,以今日的眼光来看,基本上就是流于从战术得失的角度探讨了中国改革开放入世以来的一些经验和得失。其实倒也没有写的很差,只是在今天2018年这个大家关心的焦点根本就不是如何进一步搞好经济而是奢望保住改革开放的成果的现在,这本书研究的内容显得有些不那么重要了。客观来说这本书提得一些建议在后续的实际政策操作中反映了还是不少。这本书我看下来记了这么几个要点:
如今一些不法企业对民工的盘剥,无异于敲骨吸髓、竭泽而渔,短期内创造了效率,从长远看则摧毁了中国进一步发展的潜力。而我们的社会,对这一问题还缺乏意识,总是把民工的权利当作一个道德问题,而不是一个经济战略的问题。特别是在经济高度发展、大国意识膨胀的时代,大家总是想着一些“大手笔” ,要建造世界一流的大企业。殊不知,日本、中国台湾这些国家和地区经济起飞时,小企业的成长是最关键的动力。我们应该看到,现在大城市街头那些可怜的民工,许多可能是未来的老板。我们毁了他们的前程,也就毁了国家的前程。
低工资、低教育、低技术、低劳动生产率、高劳工淘汰率。在这四低一髙的前提下求发展,只能进一步加大对廉价劳工数量的需求。15 年后,中国人口老化,每个劳动力所抚养的人口增加,只有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使每个劳动力所生产的剩余价值上涨,才可能抚养得起老龄化的人口。
在 20 世纪 50 年代,日本的战后经济起飞同样主要靠的是廉价、肯干、守纪律的劳动力。但 60 年代初,日本主动放弃这一优势,寻求高工资、高福利、高劳动生产率的发展战略。
中国因为没有做出这一战略转型,再加上体制上的落后,在经济发展上已经吃亏。日本企业在战后 25 年之时,也就是 1970 年左右,已经开始征服世界。日本的汽车、电器、 工业设备全成为世界的名牌, 占领的几乎全是高端市场。当年抢着拣美军扔掉的垃圾的日本劳工,如今在世界上属于工资最高、福利最好、素质最优之列。中国如今已经改革 25年多,但是,哪怕是制鞋,也要顶着人家的牌子。劳工不要说高工资、高福利、终身雇用,连欠薪的问题也无法解决。这样的战略,成功的前提就是维持贫困。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运动,分走了本来应该用于劳工的教育资源,使我们在培养熟练工人,特别是优秀技工方面投资不足。把现有的部分大学分解后,使其规模降到和民间学校相当的水平,其经营会灵活,对市场反应也会更迅速,也使私立学校有可能与之竞争,争夺生源。这样,各学校就不会争先恐后地消耗资源,成批培养劣质博士,而是注重本科生的教育,注重短平快的职业培训,使教育直接对劳动力市场负责,特别是承担起将农村民工迅速转化为世界一流产业大军的使命。
目前中国社会的一个最为矛盾的现象是,一方面我们正在建设 21 世纪的“世界工厂” ,认定制造业是中国未来发展的根本;但另一方面,我们对待这一注定要长期在我们社会中生根的制造业的基础——蓝领工人——时,却是典型的短期行为。结果,产业是长期的,工人却是临时的。现在中国的业主连临时雇用的民工的工资都要抵赖,更不用提业务培训了。最终当然就使中国无法产生优质的蓝领阶层。蓝领阶级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文化自信,有足够的经济和教育资源,中国的制造业才可能升级,我们才有资本谈什么“中国的世纪” 。
★★★☆☆ 何方:党史笔记──从遵义会议到延安整风
作者何方15岁开始参加革命,在1959年庐⼭会议后的全国外事⼯作会议上,对直接领导他⼯作学习⼗多年的张闻天进⾏了“揭发批判”,其后多年良心都不得安。在1999年退休之后,离开了原本从事的国际政治开始研究党史,希望能为张闻天还一个历史的公道,也是对自己的历史错误的一个交代。
这本书主要探讨了两个问题。一个是张闻天在中共的历史上发挥了哪些重要的领导作用,在后来多年里都被全部归功于毛泽东的领导。另外一个以作者的亲历为基础,探讨延安整风运动对于中共乃至中国近代历史怎样造成了持久的影响。如作者所说,延安整风不仅教育了“⽼长征”和“三⼋式”整整两代⼈,做到了统⼀思想、统⼀⾏动;更重要的还是为党和国家塑造了可⾏百年的体制和模式。这就是在个⼈崇拜的旗号下,意识形态上的严格管理和舆论⼀律,政治体制上的⼀元化领导和⼈治。它既有助于⾰命取得胜利,实现国家统⼀和民族独⽴;也导致了建国后三⼗年的经济⽂化落后和不断的政治运动及其带来的各种灾难。现在我们虽然实⾏了经济上的改⾰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的成就,但在政治体制和意识形态上却仍然严 格坚持延安整风定下的模式,使我们在⼈类⽂明的必由之路(经济市场化 和政治民主化)上只能⼀条腿(还不完全)⾛路。
我觉得在这本书里作者还是相当用心地收集了许多旁证以尽量还原他眼中的历史。比如以证明遵义会议实际上并没有确立毛泽东党内一把手的领导地位为例。作者并没有也不能从正式公开的史料里直接找出证据,但是他围绕着遵义会议前后国内外一系列的记录材料相互之间不合情合理的地方,从八个角度提出了质疑。我觉得至少我被这一套质疑说服了他的质疑是合理的。另外,作者基于自身多年老革命的资历,也对于整风运动中广泛存在的冤假错案,屈打成招等情况做出了指认和否定。
对于这样一本难得的亲历者史料,我为什么对其评价不是很高,主要有以下这几个原因。第一,我觉得作者在行文布局的篇幅写了太多张闻天的生平细节的讨论。我可以理解作者希望赎罪自己的历史错误,但是我觉得作者花了过多笔力于此以致于模糊了本书重心。当然这也可能是因为我本来就对张闻天没有什么兴趣而做出的偏颇评价。第二,作者对于整风肃反的回顾和反思,固然十分真诚说理也很好,但在我看来其详实和深刻程度都不如我之前看过的对此的专著,比如「红太阳是如何升起的」等。第三,作者反对的是别人多年后的回忆录篡改历史但是他自己也是基于回忆而不是史料写的这本书,其中必然也有错误或者不符事实的地方。他的可信度完全建立在他为了出版这本书要比其他人付出更多代价的基础上。但是这也不见得。所以我觉得这本书是一本不错的一家之言,但也就仅限于此了。
不过作者提到的中共近代党史中极其泛滥的造假情况倒是对于我们理解中国的所谓史料有很好的启示。如果在近代信息传播技术如此发达,事实离现实过去不过百年的现在我们都如此难以获知历史事实,那么中国所谓的漫长的治史所载到底有几分是可靠的呢?这也佐证了为什么我们分析历史也应该结合野史考量,又云尽信史不如无史。
作者提到在整风抢救运动中所“抢救”的间谍,很多时候在几十年后证明根本就一个真的间谍都没有。但是我所看到的却是领导层通过在羊群中制造恐怖,巩固了领导的地位,凝聚了都是「好人」的革命队伍。
★★★★★ 杨显惠:夹边沟记事
夹边沟是一弹丸,全国地图画上难。 缘以沙沉右派骨,微名赢得倍酒泉。
本书是《定西孤儿院纪事》的姊妹篇,被誉为“中国的《古拉格群岛》”。书中所指的夹边沟,为甘肃酒泉一个羁押右派分子的劳改农场,从1957年开始关押的近三千人,由于恰逢中国大饥荒等原因,大多数在该农场劳教的右派因饥饿而死亡,至1960年底幸存者已不足一半,是一处充满了苦难、饥饿和死亡的伤痛之地。作者历经数年,大海捞针般搜寻和采访了近百名当事人,并在高度忠于历史事实的基础上,完成了这部极具震撼历的纪实性小说。全书通过近20个故事,对众多受难者命运的来龙去脉进行了深沉的揭示,对绝境中的人性有着十分出色的绘状,更直视了这一历史悲剧的精神本质和深刻教训。夹边沟的故事既是过去发生的沉重历史,也对于我们认识未来有着极其重要的教育意义。这本书看下来有几个故事给了我很深的印象:
李文汉 所述说的死于用黄茅草籽煮的粉汤的人。首先需要极其繁琐地把打磨上的草籽收集起来做成粉汤,凉了的“粉汤”像一团面筋,拉长的感觉就像是拉橡胶一样,然后咬着吃。这东西是嚼不烂的,只能咬成一块一块咽下去。这东西根本就没有营养,但是也没毒,吃它就是把空空的肠胃填充一下,克服饥饿感,就像有些地方的人吃观音土一样。然而这种东西千万不能在粥状的时候喝下去。在它还没凝固成块状之前喝下去,它会把肚子里的其他食物——树叶子呀,干菜呀,还有别的杂草籽呀 粘在一起,结成硬块堵在肠子里形成梗阻。在夹边沟和明水至少有几十人因为喝了这种“粉汤” 而致死。有些人是出于没有经验,第一次喝了就死去了。
祁钥泉 在大鸣大放中对于县书记的生活作风问题写大字报提建议,结果没几天方向一转就被扣成右派和反革命分子,不管祁钥泉本人的理论水平和大道理有多好都没用,很快就被送进了夹边沟改造。和他一起前前后后被送进去的还有很多不同意放卫星伪报亩产的地方干部。
李祥年 从夹边沟逃跑回家之后,被母亲和姐姐无情赶回农场的伤心故事。
- 李祥年第一次逃跑回家被母亲赶回去劳改的场景:
- 我在姐夫家又住了两三天,姐姐和母亲没再逼我,但管庄派出所的警察找我来了。那是中午,我正在睡午觉,母亲喊祥年,警察找你。我一下子惊醒了,吓得惊叫起来,像是魔住了一样呻吟不止。我母亲当时安慰我:祥年,你怎么啦,怎么吓成这个样子啦?别害怕别害怕。那天警察跟我谈话,说,你是怎么回事,为什么逃跑呀!我说党的政策允许自谋生计,我是开除公职了,回家来了,这怎么叫逃跑呀?警察说,劳动教养是经政法机关审批的,一旦批示了,就要强制执行的,你还得回去接受改造呀。警察走后母亲跟我谈,祥年呀,你还得回去呀,政府的决定是不能违抗的。转夭,母亲给了我些钱,送我到管庄的汽车站。在车站等车,我跟母亲说,娘,我真不想回去。劳教农场吃不饱,每天喝稀糊糊,劳动比劳改队还要重。母亲说哪能呢。共产党是讲人道主义的,是讲思想改造的,哪能饿肚子呢。我说兰州五七年底就送右派去夹边沟了,亲人们去探望,都知道吃不饱,不能去呀。母亲说,你不去怎么办呀,不能离开组织呀。我说已经开除了,还有什么组织呀。母亲说,只要你好好改造思想,组织会在你改造好之后安排你的出路的。
- 车来了,离着还有二百米远,我跟母亲说,壮士一去不复还。母亲是读过大学的,她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她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哭了,抱着我的腿说,儿子呀,你要听党的话呀……复还是复还了,但却是二十年后。苏武牧羊十八年,薛平贵在 西凉招为驸马也是十八年,杨四郎失落番邦……我离开家后二十年 又四个月以后才得以重返,那时候我母亲已经作古了……我和母亲告别的一幕永远地刻在我的记忆里了。亲妈。独子, 我的亲妈把她的独子攒出家去,叫独子去接受非人的生活。
- 李祥年多年后平反回到家中:
- 1978 年底落实政策,平反,就地安置在靖远县体委工作。然后我就回家探亲了。回到家中,父亲告诉我母亲半年前去世了。我淌了几滴眼泪,但并不想她。我母亲是街道积极分子,是她把我送回夹边沟的,我们的骨肉情早没了。父亲听了我二十年生活的叙述,老泪纵横,说,你早来五十年或者晚来五十年就对了。在家里我问我姐:我是杀人放火了,投敌叛国了,还是奸污妇女了,你和我划清界限?我还说,我挨饿那些年给你写信,要点炒面、钱,可你一分钱、一两粮也没支持我,我几乎饿死。你的心怎么这么狠?这么没情没义?我姐说,我总认为劳改农场是改造思想的,是讲人道主义的,生活上不会虐待人的……
刘文山的女人给他背来了半口袋炒面,面粉很白一一已经两年半了,自从进了夹边沟农场,再也没有吃过这么白这么细的面粉。然后这天中午打饭回来……
- 因为心情好,刘文山坐在门口喝完了面糊糊才走进地窝子。可是进了地窝子,他觉得地窝子里气氛有点不对,情况有点蹊跷:有儿个人正挤在他的铺前慌慌张张地干什么,有几个人各自在自己的铺上坐着,手里捧着炒面往口里填。看见他进来,有人小声地叫着:来了,人来了!他铺前的人忽地就散开了。他快速地走到自已铺前一看,头嗡的一声就胀大了,耳朵也轰地鸣叫起来。他的皮包被人拽出来了,捆着皮包的绳子被什么利器齐刷刷切断了,皮包上裂开着近半尺长的一道口子。被人掏出来的面粉把皮包染白了,把地铺上的床单也染得五马六道的。
- 有了这次教训,刘文山再也不敢把面粉放在地铺上了。他把女人装面的口袋补了补,且缝上了一条带子,去伙房打饭和上厕所的时候把带子套在脖子上,面粉就挂在胸前。晚上睡觉,他把面口袋放进被窝里,抱在怀里。刘文山是个有毅力的人,无论每天他的肚子如何饥肠辅辅,无论熟面的香味多么搀人,他每顿饭只吃两小勺熟面, 把熟面加进从伙房打来的面糊糊里,使之稠一点——此外决不多吃。女人临走时说过,元旦时再给他送点吃的来,现有的八九斤熟面,他必须细水长流,否则坚持不到那个时候。
陈毓明 等人被安排到嘉峪关捡大粪,反而比夹边沟更容易找到吃的活下来。
- 一切都好,就是吃不饱,肚子饿得难受。饥饿对于他们的折磨太残酷啦!他们都是在清水筛过沙子的人,那半年的时间,每月吃四十斤粮食,却要干超重体力的活,只要车皮一到,半夜里都要起床去装车,把百米外的沙子抬到车上去,跑着抬……他们已经累垮了,这才另调一拨人去把他们换下来。他们瘦弱的身体需要更多的营养补充,可是回到农场后却吃着二十四斤的定量,而且是带皮的原粮。这点粮食只够维持生命,哪还有力气劳动呀!
- 陈毓明每个星期给大草滩和黑山湖的人送一趟粮食、蔬菜和盐。有一次到了大草滩,高克勤给他煮白菜吃。那白菜很薄,嚼起来如同牛皮纸,木质化了,味道很差,但却能吃。他就问高克勤从哪儿搞来的?高克勤说从仓库弄来的。原来大草滩火车站有两间大仓库,是一年前专门储存从外地运来的蔬菜的。那儿有许多风干了的白菜和圆臼菜,没人管。千是,陈毓明每次送粮都背一包风干菜回嘉峪关去。风干菜虽然很难吃,也没什么营养,但却可以填满肚子。这一年的新菜下来之前他们一直拿风干菜充饥。
- 徐敬宣告诉他旁边的停车场有很多马粪,马粪里有许多牲口没消化的豌豆,他检来的。他问,这豌豆能吃吗?徐敬宣说他吃了一星期了,没闹过肚子,就是味道不好闻。
张继信 读了十年大学,最后一朝被打成右派。张继信先上的是西北师院,就是兰州十里店的那个大学,学的历史。上完西北师院又考的北京大学,在北京大学先上的中文系,中文系毕业又上英语系,光是大学就念了十年。
- “后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这是为什么》,我又说,提点意见有什么不好嘛,怎么往阶级斗争上拉?这是其二。其三是《文汇报的资产阶级方向应该批判》发表,我又提了一条意见:不是叫民主党派提意见帮助共产党整风吗,怎么又批判起民主党派来了,这是谁整谁的风?结果我就成了极右分子了。唉,我成为右派分子真是活该呀!念了十年大学,古人说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虽然没读上万卷书,但五千本书是读过了,对中国的历史可以说是了如指掌,不管封建王朝还是民国,历朝历代都是谁打天下谁坐夭下,胜者为王,唯我独尊。我却鬼迷心窍,给毛主席提意见,给共产党提意见……你说我不是冷棒是什么?是个冷透了的冷棒!” ——张继信
往事并不如烟,一转眼一甲子过去,崭新的立新农场1又在大漠上拔地而起,静静等待着新主人的到来……
★★★★★ 盖达尔:帝国的消亡——当代俄罗斯的教训
作者从介绍世界历史上各帝国衰落的过程开始,从呈现上世纪80年代苏联经济状况入手抽丝剥茧似地分析了苏联由食品短缺、物价飞升、货币危机、金融失信、石油价格下跌、政策失当而引起的经济恶化如何一步步地演变为危机、危机演变为灾难,灾难演变为破产,最后演变为政治失控导致了苏联的消亡。使人们了解到苏联的解体并不是在骤然间迅猛地分崩离析的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和必然的结果。本书对我们全面正确解读苏联解体这一命题有重要参考价值。
我觉得这本书给生活在今天的人一个极权专制主义会在社会经济活动的诸多方面遇到怎样的困难给出了一个很好的范例,值得重读学习。我的摘抄在这里:盖达尔:帝国的消亡——当代俄罗斯的教训
科技、创业与未来学
★★★☆☆ 阮一峰:未来世界的幸存者
这本书的简介非常吸引人,给人感觉这本书讨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我一看到这本书的简介就被吸引了。而且本书的作者阮一峰多年来在网上传播技术知识,在作做中文互联网技术的人中间口碑是非常好的。本书简介如下:
2016年3月,谷歌公司的围棋程序 AlphaGo 战胜了世界冠军李世石。 这让我猛然意识到,世界正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变局: 机器人、自动化、人工智能正在变得比人类更强大。 在可预见的将来,技术最终将淘汰人类。 技术变革导致了人类社会的重构。绝大部分的人没机会参与这个进程,只能被动接受其他人安排自己的命运,而且没有改变命运的机会,就像我在《穷忙的人生》一文所写的。
总的来看,下一代青年不太可能像上一代有那么多机会。 经济增长已经开始放缓,还将继续放缓;人口增长高峰已经过去;除了高科技,几乎所有行业都不会有以前那么高的增长率。现在是穷人,未来极大可能还是穷人,能翻身的只能是少数,而且难度越来越大。” 世界正在猛烈变化,旧的模式完全行不通了。我希望这本书,能让读者意识到洪水就在不远处,从而早早准备出路。
但是遗憾的是我通读了本书至少有三次,评价一次比一次低。我觉得这本书立意非常好,前几篇文章给我一种“这本书是KK「失控」的接地气中文版读本”的感觉。但是可惜的是这本书后面有太多的较为的一般化的科技创业、个人管理和我认为是心灵鸡汤的部分,极大的拉低了讨论的逼格。我不知道是不是作者希望这本书还是要给出接地气的讨论才写成这样的,但是无疑这么做使得本书本该可以有的独特性极大的减退了。我觉得如果要从科技哲学的角度去讨论人类何去何从,那么从KK的系列著作引申开去会是远比本书要好的选择。我相信这一定会是我未来选题讨论的一个题目。
那么具体就本书的讨论内容和建议来说,还是有很多值得一提的部分的。我的摘抄和夹叙夹议在这一篇:【摘抄】★★★☆☆ 阮一峰:未来世界的幸存者
艺术
★★★☆☆ 人一生要知道的100幅世界名画(翟文明 编)
这本书我觉得如果又有阅读英文的能力真的不值得读。虽然这本书选的作家和画作品味还是可以,但是既然介绍的画作几乎90%都收藏在西方国家的博物馆,全文没有任何地方有作者或画名的任何翻译真的合适吗?连画名原文或英文翻译都不提供,这让读者如何去以这本书为基础索引更多的信息?由此可见这本书的编者根本就没有打算让读者以此对接更多的知识,只希望读者满足于这本书介绍的浅显知识,做一个坐井观天的人。作者的这种自我封闭的心态在对日本画家介绍的部分也可见一斑。这本书介绍的一百幅画就只有两幅是非西方的画家,一副是雪舟等杨的秋冬山水图,另一幅是葛饰北斋的神奈川冲浪里。编者对于雪舟等杨的入选理由写的竟然是“雪舟等杨是日本绘画史上“汉画派”的开创者和集大成者,他的绘画代表着日本汉画的最高成就。”难道日本的画作不继承天朝上国的画派者就不堪到不能入选吗?我觉得这有点大汉中心主义的苗头。
虽然我有诸多不满,但这本书能有三分还是因为有介绍给我几个让我感兴趣的画家。一个是我第一次知道博斯(Hieronymus Bosch)这一超现实主义画的创始人。而原来我一直很喜欢的达利(Salvador Dalí)的名作「圣安东尼的诱惑」(The Temptation of St. Anthony)其实是有博斯开创的超现实主义风格的原版的。两相对比确实十分有趣。
这幅《圣安东尼的诱惑》是为里斯本的一家圣约翰教堂画的祭坛画,也是画家最富代表性的杰作之一。画中描绘了圣东安尼跪倒在礼拜堂前被众魔鬼和撒旦纠缠的情景。传说,圣安东尼是一位虔诚的基督教徒,在父母去世后,他将财产尽数散给穷人,自己隐居墓地,苦苦修行。其间经历了魔鬼的种种诱惑,从未动摇过他的坚定信念。画面中心的圣东安尼跪倒在地上,孤独而又无助,各种魔鬼幻化成的离奇古怪的怪兽、恶魔重重围困着他。读着《圣经》的老鼠、披着铠甲的鱼、拿着刀坐在篮子里的猴子、人面兽身的怪物,天空中飞翔的轮船、远处的屋顶上饮酒作乐的传教士、裸体的女子,一个从楼上跳下的人⋯⋯在画面的左上方,出现了熊熊烈火,喷吐的火苗施虐地吞噬着远处的建筑物,浓重的黑烟遮掩了大半个天空,无助和毁灭的气息笼罩着大地。仿佛整个世界都疯狂了,所有的魑魅魍魉都粉墨登场,扭捏作态地尽情狂欢着。整个画面中,各种各样想象中的魔怪被刻画得匪夷所思而又生动形象.
另外一个我新知道的挺有意思的作家是洛可可风格前期的代表人物华多(Jean-Antoine Watteau)。我觉得他的画看起来还挺诙谐的,Wikipedia也是这么说的:“他画了大量带有喜剧色彩的作品,而且还发明了一种浓郁的富有哲理的爱。” 华多的画给人很强的岁月烂漫静好的感觉,可以理解贵族们对他的画的喜爱。
《舟发西苔岛》的画面描绘了一群贵族男女,正从无忧无虑的爱情乐园西苔岛愉快归去的 情景。西苔岛是希腊神话中爱神和诗神游玩的美丽岛屿,实际上也是当时贵族和富裕阶层梦寐以求的自由爱情和尽情享乐的精神乐园的象征。 画面的远方是蔚蓝的浩渺大海,让人想到这是一个远离尘世的爱之岛屿。在这个小岛上长满了高大的树木和各色的花草,一群尽情玩乐后的贵族男女正 恋恋不舍地依次登船,准备离去。画面的前方,紧挨着岩壁长着两棵枝叶茂密 的大树。岩壁上,雕刻着一尊断臂的爱神像,她的身上放满了鲜花,显然正是 这群对爱情充满无限激情和幻想的贵族男女放上的。爱神像的下方,一位男士 正一边抱起坐着的女士,一边在她的耳边说着话好像正在向她许诺着什么或者 正哄她离去,显然都带着依依不舍的神色。女士前方的地上还放着一个布娃娃。他们的前面,一个男士正拉起一位撒娇的金黄色头发的女孩,显然这个女 孩正在撒娇着不愿离开这美丽的爱情之地。他们的前方一对夫妇正互相搀扶着 准备上船,其中的妇人回头看着撒娇的女孩,脸上充满了会心的微笑。他们的 脚下一只小花狗也回头看着发生的一切。再前方是一群已经陆续登舟的人,他 们有的互相拥抱,有的大声说笑,都无限的留恋着这个小岛。画面左边还站着 几对年纪较大的贵族男女,正在互相说笑。在他们的头上飞满了长着小翅膀的 爱神之子——丘比特,这些胖乎乎的小人也在互相打闹、嬉戏,非常可爱。 整个画面被虚无缥缈的景物笼罩着,让人感觉到这确实是一个远离尘世 的神仙所在,从而也把画中的人物置身于一个充满幻想、浪漫、欢愉的天堂之 地。使这发舟离开西苔岛的场景充满了缠绵悱恻的难舍情怀、离别之意。画中 人物形象虽然比例很小,但都栩栩如生,形态各异,都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各 自离别的心情和想法。
另外一个让人感觉像棉花糖一般轻飘飘的作者是弗拉戈纳尔(Jean-Honoré Fragonard)。他是另外一位洛可可的代表性作家,以描绘风流社会的爱情见长。这本书的评论说“很多时候,艺术家也是悲哀的,弗拉戈纳尔的这些画就是完全为迎合上流社会而做的。 为了挣钱糊口, 他不得不给富人们画一些有关放荡、偷情题材的小画。”感觉有点像中文世界写花间艳词的诗人?比如柳永?
《秋千》是一幅装饰性木板油画,也是画家被提及最多、最著名的油画作品。画面描绘的是在一个树阴浓密,鲜花盛开的花园,一个年轻美貌的少妇正 在荡秋千的情景。少妇衣着华丽,面庞娇柔美丽,看上去悠然自乐,显然玩得 极为开心。在她身后的树丛中,一个头发已经花白的老头正牵着秋千的绳子,乐此不彼地推拉秋千。据说,这位年龄比少妇大的多的老男人就是她的丈夫,少妇面对的方向,一个年轻男子正躺在 花丛中与少妇暗送秋波,女子还高高抬起右腿,有意地朝那男子踢飞了一只精致的绣花小鞋,眼光中充满挑逗,其夫被引得四处忙乱地寻找,她反而恣情大笑。作品趣味虽然轻佻俗艳,却很符合当时贵族的口味,无论题材与形式,都体现了典型的洛可可风格。
荷加斯(William Hogarth)也是个新知道的挺有意思的英国画家。他是讽刺画家和欧洲连环漫画的先驱,擅长以讲故事的方式讽刺英国社会贵族阶层生活的腐朽和堕落以及人性中丑恶的一面。我感觉他的画看起来充满了英国人的黑色幽默的精神,十分富有精神内核。他的代表作「时髦婚姻」系列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时髦婚姻:早餐」的画面上,钟表的时针已经指到 12 点 20 分。伯爵夫人好像刚刚起床,穿着宽大的睡衣,伸着手慵懒地打着哈欠,好像根本没有睡醒的样子。客厅的地板 上,翻倒在地的椅子、乐器、打开的乐谱,散乱的书本、扑克,乱七八糟地躺了一地。表明了新娘昨晚与密友们通宵狂欢的“盛况”。画面上新娘正乜斜着 眼睛看着伯爵,带着和伯爵较劲的意味。伯爵戴着华丽的帽子,身穿黑色的绅 士服,精疲力竭地瘫坐在位子上,对坐在一边的新娘视而不见。他的宠物狗正 把一个女人的内衣从他的上衣口袋里叼出来,泄露了他昨晚也在外面寻欢作乐 的事实。这表明他也是从外面刚刚赶回来,地板摆放着他折断的剑和随手丢在 那里的腰带。秃顶的管家拿着家庭开支的凭据,想让主人过目,但是看到睡意 蒙胧的伯爵和夫人,转身离去。他往上翻着白眼,似乎在说:“哦,我的上帝,这还是个家吗?”
这本书里其他的在我读书过程中标注出来,但其实我本来就知道或者熟识的画家有:
- 葛饰北斋 (代表作:《富岳三十六景》)
- 雅克-路易·大衛 (Jacques-Louis David)(代表作:《馬拉之死》、《加冕儀式》、《授旗式》、《拿破侖越過阿爾卑斯山》)
- 透纳 (J.M.W Turner)(代表作:《暴风雪中的汽船》)
- 莫奈 (Claude Monet)(代表作:《日出印象》、《打太阳伞的女人》)
- 雷诺阿 (Auguste Renoir)(代表作:《红磨坊的舞会》)
- 乔治·修拉(Georges-Pierre Seurat)(代表作:《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
- 埃舍尔 (Maurits Cornelis Escher)(代表作:《手画手》、《相遇》)
我在写这篇书评的过程中还顺手发掘了一个很不错的一天点评一个艺术品的中文博客,可惜在2017年停更了。不过依然值得记录一下这个博客:一天一件艺术品「人生有尽,艺术无涯」。
★★★★☆ 傅志彬:洗脑的历史
本书着力论述了历史上世界各个极权国家如何洗脑,并且有一个很妙的基督共产同出一家的论述。虽然我也不同意他全部观点,但这本书真的不乏很有新意或说服力的论证!
傅志彬现在有一个博客在上面发表一些他对时事的看法。总体来说他的博文比较偏向政治常识的科普,没有他这本书的批判深刻。他的博客如果是作为社会现状的常识普及读物应该还是可以的选择。
目前正在读的一些书
以下书籍列在这里只表示这些书我已经购买了或者已经下载到我的随身设备上可以随时阅读,并不代表我就一定会去读。它们可能会出现在下一期的短评栏目,或者是专门的一篇文章,又或者蓦然消失,再无后文。
- 基辛格的OnChina
- 吸引我去读的书评
- Fear
- 又一本在中期选举之前揭秘Trump政府(混乱)情形的书。作者是当年揭发水门事件的人,写的东西应该是比较有可性度。
- 刘仲敬关于民族发明学的一些文集。
- 我感觉刘仲敬书写的好不好我还不现在下定论,但是博客真的写的不错。
- 日本经济的悖论——繁荣与停滞的制度性根源
- 日本经济奇迹回顾系列评论在(艰难)稳步推进中
- 沈志华:朝鲜战争揭秘
- 据说是中文世界写朝鲜战争的作者里见过第一手史料最多的人。不过我觉得老实说,见过第一手史料和写出来东西是符合第一手史料可完全是两回事,尤其是中国近代史。
- 刘鹤: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
- 2018年的夏天刘鹤作为中国的经济特使和美国进行了贸易战谈判比较为人所知。这本书是他住持编纂的对于之前两次资本主义全球危机的回顾分析。我觉得还是有看一看参考一下的价值。
-
甘肃民勤县南湖乡的“立新农场”,施工区域东西长17公里,南北长9.5公里,2017年中接近完工。这里方圆40公里都是沙漠。座标北纬38度07分,东经103度10分,可以从Google Earth甚至是高德地图上看到。 ↩